栏目:lu 查看: 6
戮力:合力;同心:齐心。
齐心合力。形容团结一致。
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三年》:“昔逮我献公,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团结一致。
例子: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,匡翼汉室,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。(《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》)
正音:“戮”,读作“lù”,不能读作“chuō”。
辨形:“戮”,不能写作“戳”。
辨析:“戮力同心”和“齐心协力”;都含有“思想上一致;行动上共同努力”的意思;但“戮力同心”偏重在“同心”;用在思想非常一致的情况下;“齐心协力”偏重在“齐心”;多用在想达到思想一致;而做某件事时。
故事: 夏朝末年,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,对内实行残酷统治,百姓怨声载道,民不聊生。诸侯小国商的国君汤是一个贤明的君主,他找到大贤人伊尹辅佐,商国实力空前强大,汤见时机成熟,君臣戮力同心,齐心合力,终于灭掉夏朝。
齐心合力,团结一致。#语出《墨子・尚贤中》。△“同心同德”、“同心协力”、“群策群力”
今王公大人中实将欲治其国家,欲修保而勿失,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?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,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!此圣王之道,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。传曰:“求圣君哲人,以裨辅而身。”〈汤誓〉曰:「 求元圣,与之 同心,以治天下。」 则此言圣之不失以尚贤使能为政也。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,无异物杂焉,天下皆得其利。
[1]典故或见于《左传・成公十三年》、《国语・齐语》。
[2]聿:音yù。发语词,用于句首或句中,无义。
[3]戮力:合力、努力。戮,音lù,合、并。
■《左传・成公十三年》
夏四月戊午,晋侯使吕相绝秦,曰:“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天祸晋国,文公如齐,惠公如秦。无禄,献公即世,穆公不忘旧德,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。又不能成大勋,而为韩之师。亦悔于厥心,用集我文公,是穆之成也。”
■《国语・齐语》
即位数年,东南多有淫乱者,莱、莒、徐夷、吴、越,一战帅服三十一国。遂南征伐楚,济汝,逾方城,望汶山,使贡丝于周而反。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。遂北伐山戎,刜令支、斩孤竹而南归。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。与诸侯饰牲为载,以约誓于上下庶神,与诸侯戮力同心。
墨子,名翟,战国时鲁人,提倡兼爱、非攻、节用等学说,主张消弭战争,宣扬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〈尚贤〉篇中,墨子主张当政的人要以尊敬贤者、任用有能力的人作为为政的根本。这个道理不只墨子提倡,古籍有言:“求圣君哲人,以裨辅而身。”〈汤誓〉篇也说:“聿求元圣,与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”意思都是要任用贤能的人,和他们齐心合力来治理天下。后来“戮力同心”被用来指齐心合力,团结一致。
01.《墨子・尚贤中》:“〈汤誓〉曰:『聿求元圣,与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』”(源)
02.《左传・成公十三年》:“夏四月戊午,晋侯使吕相绝秦,曰:『昔逮我献公,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』”
03.《国语・齐语》:“与诸侯饰牲为载,以约誓于上下庶神,与诸侯戮力同心。”
04.《后汉书・卷七四・袁绍刘表列传上・袁绍》:“然齐桓非夷吾不能成霸,句践非范蠡无以存国。今欲与卿戮力同心,共安社稷,将何以匡济之乎?”
05.《梁书・卷四三・韦粲列传》:“前诸将之议,豫州意所未同,即二宫危逼,猾寇滔天,臣子当勠(戮)力同心,岂可自相矛盾?”
06.《旧唐书・卷一四一・张孝忠列传》:“孝忠以女妻晟子凭,与晟戮力同心,整训士众,竟全易定,贼不敢深入。”
07.《资治通鉴・卷一八四・隋纪八・恭帝义宁元年》:“自唯虚薄,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。所望左提右挈,戮力同心,执子婴于咸阳,殪商辛于牧野,岂不盛哉!”
语义齐心合力,团结一致。
类别用在“共同努力”的表述上。
①全民戮力同心,为国家前途打拚奋斗。
②台湾经济奇迹是全国人民戮力同心所造就的。
③眼前的难关,只有靠大家戮力同心,才能度过。
④只要公司同仁戮力同心,必然可以再创更为亮丽的佳绩。
⑤为了洗清失败的耻辱,全员都得戮力同心,以便在下次比赛赢回奖杯。
make concerted efforts
心(こころ)をーつにして協力(きょうりょく)する,一致団結(いっちだんけつ)する
единодушно(сплочённ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