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mo 查看: 7
莫:不;还是;衷:折衷;断定;是:对。
指不知哪个正确。形容各种意见都有。得不出一致的看法。
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用法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例子:人们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
正音:“一”,读作“yī”,不能读作“yì”。
辨形:“衷”,不能写作“哀”、“忠”。
辨析:见“无所适从”。
形容众说纷纭,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。※语或出清・黄协埙《锄经书舍零墨・卷三・落英》。△“衷诸壹是”
:“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注者,莫衷一是。
[1]〈离骚〉:为《楚辞》的一篇,战国时屈原所作。屈原仕楚怀王,因谗言被流放,忧愁而作〈离骚〉,以表明爱国心志。全文词采雅丽,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。
[2]聚讼:众人争论。
“莫衷一是”就是在许多看法中,无法肯定何者为是。在黄协埙论〈离骚〉中“落英”一词的解释中用了此语。战国时爱国文人屈原有一篇流传甚广的作品〈离骚〉,对后世的影响极深,有许多人研究,并替它作注解。清代人黄协埙在《锄经书舍零墨》一书中,指出〈离骚〉里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“落英”二字,每个人的注解都不同,众说纷纭,没有一致的看法。他自己因此做了些考证,认为“落英”二字并非是一般人认定的“落叶”,“落”是剥落之意,而“英”则是指花。在广东有人取干菊花入菜,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,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一句即是指剥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烹调。黄协埙用“莫衷一是”表述历代各家对“落英”二字注解的歧异,“莫衷一是”一语就是,用来形容众说纷纭,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。
01.清・黄协埙《锄经书舍零墨・卷三・落英》:“〈离骚〉:『夕餐秋菊之落英。』注者聚讼,莫衷一是。”(源)
02.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诸将或言固守待援,或言决一死战,或言到临安求救。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03.《清史稿・卷一○七・选举志二》:“迩者诏书数下,开特科,改武科制度,立大、小学堂。惟风气尚未大开,论说莫衷一是。”
04.《清史稿・卷一四九・交通志一》:“铁路之议,历有年所,毁誉纷纭,莫衷一是。”
语义形容众说纷纭,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。
类别用在“意见纷杂”的表述上。
①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纭,莫衷一是。
②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,大家意见杂陈,莫衷一是。
③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议,双方代表还是莫衷一是,没有定论。
④由于劳资双方对于薪资多寡始终莫衷一是,导致这次和谈不了了之。
⑤对于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,目击者人各异词,莫衷一是,使得获报前来的员警无从下手。
形音衷,音zhōng。心中的想法。不可写作“中”。
unable to agree which is right
一致(いっち)した結論(けつろん)に達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
in etwas nicht miteinander übereinstimmen kǒnnen
рáзные толк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