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qing 查看: 5
青:靛春;蓝:蓼蓝;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。
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;但颜色比蓼蓝更深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
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而寒于水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例子:愈变愈妙,可谓青出于蓝矣。(清・平步清《霞外捃屑》卷六)
正音:“出”,读作“chū”,不能读作“cū”。
辨形:“蓝”,不能写作“兰”。
辨析:“青出于蓝”和“后来居上”都有“后来的胜过先前的”之意;但“青出于蓝”只限于用人或作品;而“后来居上”可能泛指一切现象和事物。
故事: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,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,勤奋刻苦,虚心好学,提高很快。几年后,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,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。同学们做歌:“青成蓝,蓝谢青,师何常,在明经。”
蓝,蓼(liǎo)蓝,可以提取靛(diàn)青染料的植物。“青出于蓝”指青色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,但是颜色比蓼蓝还深。比喻求学能使人进步。#语本《荀子・劝学》。后用“青出于蓝”比喻弟子胜过老师,或后辈优于前辈。△“冰寒于水”、“后来居上”
君子曰:“学不可以。”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,不复挺者,𫐓使之然也。故,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[1]已:停止。
[2]𫐓:通“揉”,音róu,使弯曲。
[3]槁暴:晒干而枯。槁,枯。暴,晒干。
[4]木受绳则直:木头用绳墨矫正就可以切得直。绳
[5]金就砺则利:金属用磨刀石磨就会变利。金
另可参考:《大戴礼记・劝学》
战国时代大哲学家荀子写了一篇〈劝学〉的文章来鼓励大家多学习。学习有什么好处呢?就像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,但是颜色比蓼蓝还要青;冰是水结冻而成,但是温度比水还要低。学习就像这种提炼和结冻的效果一样。我们把一根直挺挺的木条用𫐓的工夫,慢慢使它弯曲,制成车轮。等它弯曲合乎规矩后,就是经过日晒干枯也不会再恢复原状了。这种𫐓的工夫也是学习。所以木头要划得直,得靠绳墨;金属要磨锐,得靠砺石。君子就是要接受绳墨般的约束,砺石般的磨炼,假如能广泛地去学习,而且能时时反省自己,那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。后来就从荀子这段话中演变成“青出于蓝”这句成语,原来是用来比喻学习的效果,后多用来比喻学生表现较老师出色,晚辈成就超过前辈。
01.南朝梁・庾元威〈论书〉:“余经取其善草、嘉禾、灵禽、瑞兽、楼台、器服可为玩对者,盈缩其形状,参详其动植,制一部焉。此乃青出于蓝,而实世中未有。”
02.唐・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・卷二・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》:“各有师资,递相倣效,或自开户牖,或未及门墙,或青出于蓝,或冰寒于水。”
03.唐・白居易〈赋赋〉:“冰生乎水,初变本于典坟;青出于蓝,复增华于风雅。”
04.宋・刘克庄〈哭吴卿明辅〉诗二首之一:“水心文印虽传嫡,青出于蓝自一家。”
05.《糊涂世界》卷一一:“骆青耜道:『老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。』黄伯旦道:『言重,言重。』”
06.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书巢受业于嘉禾布衣张庚,而诗之超拔,青出于蓝。”
07.《镜花缘》第八四回:“姐姐主见之老、才情之高,妹子虽不能及,但果蒙不弃,收录门墙之下,不消耳提面命,不过略为跟著历练历练,只怕还要『青出于蓝』哩!”
语义比喻弟子胜过老师,或后辈优于前辈。褒义。
类别用在“超越前人”的表述上。
①徒弟能青出于蓝,正是老师最大的安慰。
②名师出高徒,这些学生早已青出于蓝了。
③他的天分超过我,日后成就必然青出于蓝。
④从师生作品水准来看,显然徒弟已青出于蓝。
⑤只要你肯努力学习,必能青出于蓝,超过前人。
⑥如今他的成就已超过了教练,真可谓是青出于蓝。
⑦他看著我们下棋长大,但却青出于蓝,下得比我们好。
⑧我们相信接续努力,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
⑨他的画从前是我教的,现在他得奖了,真是青出于蓝,后生可畏啊!
⑩任何技艺都一样,只要肯努力,谁说后学的人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?
同义“青出于蓝”及“后来居上”都有后人胜过前人的意思。
异义“青出于蓝”侧重于成就高出前辈;“后来居上”侧重于次序由后超前。
形音蓝,音lán。蓝,蓼蓝,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。不可写作“篮”。
青出于蓝 | 后来居上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名师出高徒,这些学生早已青出于蓝了。 |
❌ | ✅ | 只要发挥实力,要在剩下的赛场中后来居上并不困难。 |
pupil exceis teacher
青(あお)は藍(あい)より出(い)づ
élève qui surpasse son maǐtre
der Schüler übertrifft seinen Lehrer(die jüngere Generation überragt die ǎltere Generation)
Ученик превосходит своего учителя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