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xiu 查看: 8
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。休:福;欢乐;戚:忧愁。
形容关系密切;同甘共苦。
出处:明・瞿共美《天南逸史》:“臣与皇上患难相随,休戚与共,愿自不同于诸臣,一切大政自得与闻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我们是休戚与共的好同学。
正音:“与”,读作“yǔ”,不能读作“yú”、“yù”。
辨形:“休”,不能写作“修”。
辨析:见“休戚相关”。
谜语: 假日同亲人在一起 (谜底:休戚与共)
彼此关系密切,忧愁喜乐、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。形容彼此同甘共苦。语本《国语・周语下》。△“休戚相关”
晋孙谈之子适周,事单襄公,立无跛,视无还,听无耸,言无远;言敬必及天,言忠必及意,言信必及身,言仁必及人,言义必及利,言智必及事,言勇必及制,言教必及辩,言孝必及神,言惠必及和,言让必及敌;晋国有忧未尝不,有庆未尝不怡。襄公有疾,召顷公而告之,曰:“必善晋周,将得晋国。其行也文,能文则得天地。……且夫,正也;,端也;,成也;,慎也。夫正,德之道也;端,德之信也;成,德之终也;慎,德之守也。守终纯固,道正事信,矣。慎成端正,德之也。为晋戚,不背本也。被文相德,!”
[1]周:孙周(公元前586—前558),晋襄公之曾孙,孙谈之子,即晋悼公。栾书等弑厉公,迎之于周。公立,修功业,施德惠,多次与楚国争夺郑,而楚国不敢与之相争。使魏绛和戎,戎人亲附。十四年,使六卿会合诸侯伐秦,深入秦地,渡泾至棫林,因将帅不和而退。后晋国复霸。在位十五年卒,谥悼。
[2]戚:通“戚”,悲哀、忧伤。
[3]立无跛:站时双腿并直不偏倚。跛,音bì,偏倚、站立时重心偏在某一只脚。
[4]视无还:视时不会左顾右盼。还,音huán,反复,指眼珠反复转动。
[5]听无耸:听时不竖起耳朵。
[6]言无远:言谈只论切近之事,不骛远。
[7]明令德:通晓善良的品德。
[8]相:音xiàng,辅佐、帮助。
[9]休:喜悦、快乐。
[10]非国何取:指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。
《国语・周语下》曾提到一段故事: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,因为受到在位的晋厉公排挤,而避难到周王室,担任单襄公的家臣。他当时虽然年纪轻,但却为人忠厚,做事合于义理,即使远走他乡,对于晋国的一切仍然非常关心。听到晋国有不好的消息,总是跟著感到悲伤;而听到晋国有可喜的事情,心情也会跟著感到高兴。单襄公看得出来孙周是个才德兼备的青年,前途光明无限,因此在病重的时候,叮咛儿子单顷公说:“要好好善待晋国的公子,因为他虽然身处异乡,但却非常关心晋国的一切,不忘其本,自觉与晋国的荣辱安危互相关联。现在的晋厉公是个昏君,将来孙周一定会回国去接任国君,继承王位,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。”后来,晋国发生叛乱,厉公被杀,孙周果然被迎回晋国,即位为晋悼公。后来“休戚与共”这句成语,当就从这里的原文“为晋休戚,不背本也”演变而出,形容彼此同甘共苦。
01.明・任袁萃〈上首辅书〉:“今公卿辅弼之臣,受主上之禄不为不厚,担主上之爵不为不高,蒙主上之恩遇,不为不渥。休戚与共,绳纠是资。”
02.《明史・卷二八○・瞿式耜列传》:“式耜身在外,政有阙,必疏谏,尝曰:『臣与主上患难相随,休戚与共,不同他臣。一切大政,自得与闻。』王为褒纳。”
03.明・沈守正〈与柴延喜书〉:“奉世来游讲下,便有休戚与共之谊,纵竭躬碎心,以谋其不逮。”
04.清・张烈《读易日钞・卷四・蹇卦》:“柔顺中正,有精忠尽节之心也。正应在上,方陷险中,君臣之义,休戚与共,故涉危冒险,蹇而又蹇,以求济之,而非以其身之故也。”
语义形容彼此同甘共苦。
类别用在“祸福相依”的表述上。
①夫妻本就是休戚与共,有福同享,有难也要同当。
②如今大家就像在一艘船上,生死存亡,休戚与共,还分什么彼此?
③公司遇到经营的困难,更须靠全体员工休戚与共,才能度过难关。
④公司发展和我们休戚与共,大家一定要群策群力,共创更佳的业绩。
⑤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是相连的,所以全国人民应该休戚与共,同舟共济。
⑥我们一路从创业携手至今,既是休戚与共的伙伴,也是生死之交的好友。
形音休,音ㄒ|ōu,喜乐的意思。不可写作“修”。
share sb.'s joys and sorrows
mit jm Freud und Leid teilen
делить радости и печали (быть кровно и тесно связанным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