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zhi 查看: 12
犹“置若罔闻”。见“置若罔闻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置若罔闻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明朝万历年间发生了“妖书”事件,祸连诸多朝中大臣,惊动全国上下。当时神宗已立长子为太子,即日后的光宗。而极为受宠的郑贵妃连生三子,有人便写了一篇文章,说郑贵妃谋立己子,并直指皇帝将来会改立太子。由于内容均为胡乱推测之语,时称之为“妖书”。神宗看了非常生气,下令锦衣卫查办,要找出写这篇文章的人,处以极刑。一时间,倾朝都笼罩于妖书的阴影下,许多大臣因此受到牵连。当时的大学士沈一贯素与礼部侍郎郭正域不合,郭正域曾是沈一贯的学生,但郭正域一直对沈一贯不服,时常忤逆他,沈一贯因此怀恨在心。妖书事发后,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为。沈一贯知道郭正域的为人,不可能写下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,但一直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,不愿替他出言辩护,甚至火上加油,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。神宗听了大怒,下令将郭正域关起来,并免去他的官职。其他大臣见他命将不保,赶紧去向沈一贯说情,沈一贯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机。经历了这场事,郭正域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他身边的许多人却受到牵连,自己也被罢官还籍,最后死于家乡。朱国帧在他的书中提到这件事,认为沈一贯只因宿怨,对不利于郭正域的密报“置若罔闻”,不加理会,甚至顺水推舟,让这件事扩大,连累许多无辜的人。后来“置若罔闻”可能就是出自此处,用来指虽有耳闻,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不加理会。
01.清・陈确〈雒蜀论〉:“子瞻愤中讪诋,不为无过,然是口语之伤,非有不解之仇,置若勿闻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