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zui 查看: 7
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。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、沉沦。
出处:宋・朱熹《小学》卷五引程灏曰:“虽高才明智,胶于见闻,醉生梦死,不自觉也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例子: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醉生梦死、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。
辨析:“醉生梦死”与“花天酒地”有别:“醉生梦死”侧重于形容昏沉颓废;多指人;“花天酒地”侧重于形容荒淫腐化;多指生活。
歇后语: 1. 坟地里睡个酒鬼 —— 醉生梦死
2. 酒缸边搭床铺 —— 醉生梦死
谜语: 坟地里睡个酒鬼 (谜底:醉生梦死)
像在酒醉和睡梦中那样醉醺醺、昏沉沉地过日子。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,过得糊里糊涂。语出宋・程颐〈明道先生行状〉。△“花天酒地”
道之不明,异端害之也。昔之害近而易知,今之害深而难辨。昔之惑人也,乘其迷暗;今之入人也,因其高明。自谓之穷神知化,而不足以开物成务。言为无不周遍,实则外於伦理;穷深极微,而不可以入尧、舜之道。天下之学,非浅陋固滞,则必入于此。自道之不明也,妖异之说竞起,涂生民之耳目,天下于污浊;虽高才明智,于见闻,醉生梦死,不自觉也。是皆正路之蓁芜,圣门之蔽塞,辟之而后可以入道。
[1]邪诞:荒诞不经。
[2]溺:使陷溺。
[3]胶:拘泥。
“醉生梦死”是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够明确,恍恍惚惚,好像是喝醉或在睡梦中。宋代大儒程颐在〈明道先生行状〉一文中,谴责当今学者说:“虽才高明智,胶于见闻,醉生梦死,不自觉也。”而这一切,乃源自于“道之不明”。正道无法彰明,则“邪诞妖异之说”横行,迷惑人心,掩蔽良能,即使是聪明之士,亦因受异端邪说的蒙蔽,以致于心智无法清明。“醉生梦死”就用来比喻人糊里糊涂地活著。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说过:“『百姓日用而不知』,便是不知所谓发生,亦不知所谓收敛,醉生梦死而已。”(见《朱子语类・卷一一六・朱子・训门人四》)朱子认为一般人这样一日过一日,懵懵懂懂,对一切事物的发生都不知其所以然,此即所谓“醉生梦死”。后人在使用此一成语时,则不仅止于指生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,有时会扩大到用于指称生活颓废消沉,如清末小说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、崇拜黄金的、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?”此处所说的便是程度更为严重,沉湎于声色场所中的人。
01.宋・程颐〈明道先生行状〉:“虽高才明智,胶于见闻,醉生梦死,不自觉也。”(源)
02.宋・魏了翁〈水调歌头・檥櫂汉嘉口〉词:“客亦莞然成笑,多少醉生梦死,转首总成埃。”
03.《朱子语类・卷一一六・朱子・训门人四》:“『百姓日用而不知』,便是不知所谓发生,亦不知所谓收敛,醉生梦死而已。”
04.宋・袁甫《蒙斋集・卷一六・励志铭赠朱冠之》:“维今之人,甘心委靡,顽痺不仁,偷安无耻,至其极也,醉生梦死。”
05.元・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二折:“有人说道:『你这等醉生梦死的,那神仙大道,却怎生得来?』”
06.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、崇拜黄金的、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?”
07.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且说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后,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,自然要咨嗟太息,愤恨外交的受愚,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,却又个个兴高采烈,歌舞升平起来。”
语义比喻人糊里糊涂或颓废消沉地活著。贬义。
类别用在“消极放纵”的表述上。
①年轻人要心怀理想,怎可终日过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呢?
②在战争中,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,也有的人在后方醉生梦死。
③那些镇日在杯觥之间生活而醉生梦死的人,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!
④他如果老是不求上进,糊涂过日,一天到晚醉生梦死,前途堪忧!
⑤国家面临国际情势严苛的挑战,年轻人岂可醉生梦死、糊里糊涂地过日子?
⑥有理想、有抱负的人每每胸怀大志,奋发图强,绝不愿意一辈子醉生梦死,浑浑噩噩地虚度过去。
同义“醉生梦死”及“花天酒地”都有生活颓废的意思。
异义“醉生梦死”侧重于表达迷糊、消沉的样子,除用来比喻生活状况,亦可用来比喻生活态度;“花天酒地”则侧重于表达荒淫、放荡、糜烂的生活实况,不可用来修饰生活态度。
醉生梦死 | 花天酒地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有理想、有抱负的人每每胸怀大志,奋发图强,绝不愿意一辈子醉生梦死,浑浑噩噩地虚度过去? |
❌ | ✅ | 他整天三朋四友,花天酒地,不务正业地鬼混,如何能有成就? |
sleep away one's life
酔生夢死(すいせいむし)
mener une vie sans but(vivre au jour le jour)
schwelgerisch in den Tag hinein leben
разгульная жизнь